关于Vue进阶问题的总结
一、为什么Vue不再使用 mixin 了
1.命名冲突
当mixin和引入组件中命名相同时
命名内容是数据对象,mixin被覆盖;
命名内容是methods、计算属性,mixin被覆盖;
命名内容是生命周期,会合并为一个数组,mixin先被执行。
以上是大白话,专业一点,这是Vue组件的合并策略
在发挥作用。合并策略
指本地选项将覆盖 mixin 选项。生命周期是个例外,若存在多个生命周期钩子,将被添加成数组,依次调用。
若第三方的 mixin 作为带有自己命名属性的 npm 包被添加到项目中,可能会导致冲突。
2. 依赖不透明
mixin 与 使用它的组件之间没有层次关系。这意味着组件可以使用 mixin 中的属性,mixin 也可以使用组件中的数据属性。
3. 对后续开发者不友好
除了以上两点,在 Vue2 源码分析中,发现 Vue2 大量使用了 mixin 的实现思路,导致源码溯源很难定位,即灵活度太高导致代码约束性太少。对后续开发者增加了很多上手成本。
二、Vue2 Diff和Vue3 Diff的不同
- diff算法 的目的都是尽可能减少 dom 变更引起的 reflow/repaint,找到可以复用的节点。
- Vue2 Diff采用双端diff,新旧列表的头尾互相对比,对比过程中指针会逐渐向内靠拢,缺点在于使全量 Diff,如果层级很高非常消耗内存。
- Vue3 Diff有两个理念,一是相同的前置和后置元素的预处理,二是最长递增子序列。相比Vue2 Diff 增加了静态标记,作用是在发生变化的地方添加一个
flag
,下次变化时直接找到这个标记点进行比较,提高性能。 - 具体详细点见本博客文章《Vue2 Diff原理》和《Vue3 Diff原理》
三、Vue3.0 性能提升主要通过哪几个方面体现?
1.编译阶段
回顾 Vue2,每个组件实例都对应一个 watcher
实例,它会在组件渲染的过程中把用到的数据property
记录为依赖,当依赖发生改变,触发setter
,则会通知watcher
,从而使关联的组件重新渲染。
✅如下代码:组件内只有一个动态节点,其余都是静态节点,这里很多 diff 和遍历都是不需要的。
<template>
<div id="content">
<p class="text">静态文本</p>
<p class="text">静态文本</p>
<p class="text">{{ message }}</p>
<p class="text">静态文本</p>
...
<p class="text">静态文本</p>
</div>
</template>
✅因此在 Vue3 编译阶段,做了进一步优化:
diff 算法优化、静态提升、事件监听缓存、SSR 优化
1️⃣diff 算法优化:
Vue3 在 diff 算法中相比 Vue2 增加了静态标记;
这个静态标记是为了在发生变化的地方添加一个 flag 标记,下次发生变化时直接找到这个地方进行比较。
//一些静态枚举类型💌
export const enum PatchFlags {
TEXT = 1,// 动态的文本节点
CLASS = 1 << 1, // 2 动态的 class
STYLE = 1 << 2, // 4 动态的 style
PROPS = 1 << 3, // 8 动态属性,不包括类名和样式
FULL_PROPS = 1 << 4, // 16 动态 key,当 key 变化时需要完整的 diff 算法做比较
HYDRATE_EVENTS = 1 << 5, // 32 表示带有事件监听器的节点
STABLE_FRAGMENT = 1 << 6, // 64 一个不会改变子节点顺序的 Fragment
KEYED_FRAGMENT = 1 << 7, // 128 带有 key 属性的 Fragment
UNKEYED_FRAGMENT = 1 << 8, // 256 子节点没有 key 的 Fragment
NEED_PATCH = 1 << 9, // 512
DYNAMIC_SLOTS = 1 << 10, // 动态 solt
HOISTED = -1, // 特殊标志是负整数表示永远不会用作 diff
BAIL = -2 // 一个特殊的标志,指代差异算法
}
2️⃣静态提升:
Vue3 中对比不参与更新的元素,会做静态提升,只会被创建一次,在渲染时直接复用;
此举避免了重复的创建节点,大型应用会受益于这个改动,免去了重复的创建操作,优化了运行时占用的内存。
<span>你好</span>
<div>{{ message }}</div>
以下是根据此节点对有无静态提升的比对:
export function render(_ctx, _cache, $props, $setup, $data, $options) {
return (_openBlock(), _createBlock(_Fragment, null, [
_createVNode("span", null, "你好"),
_createVNode("div", null, _toDisplayString(_ctx.message), 1 /* TEXT */)
], 64 /* STABLE_FRAGMENT */))
}
//代码块2;
const _hoisted_1 = /*#__PURE__*/_createVNode("span", null, "你好", -1 /* HOISTED */)
export function render(_ctx, _cache, $props, $setup, $data, $options) {
return (_openBlock(), _createBlock(_Fragment, null, [
_hoisted_1,
_createVNode("div", null, _toDisplayString(_ctx.message), 1 /* TEXT */)
], 64 /* STABLE_FRAGMENT */))
}
// Check the console for the AST
🚩做了静态提升后,静态内容_hoisted_1
被放置在 render 函数之外,每次渲染只要取_hoisted_1
即可。同时_hoisted_1
被打上了PatchFlag
,静态标记值为 -1 ,特殊标志是负整数表示永远不会用于 Diff.
3️⃣事件监听缓存
默认情况下绑定事件行为会被视为动态绑定,所以每次都会去追踪它的变化
<button @click = 'onClick'>点我</button>
以下是根据此节点对有无事件侦听器缓存的比对:
export const render = /*#__PURE__*/
_withId(function render(_ctx, _cache, $props, $setup, $data, $options) {
return (_openBlock(), _createBlock("div", null, [
_createVNode("button", { onClick: _ctx.onClick }, "点我", 8 /* PROPS */, ["onClick"])
// PROPS=1<<3,// 8 //动态属性,但不包含类名和样式
]))
})
export function render(_ctx, _cache, $props, $setup, $data, $options){
return (_openBlock(), _createBlock("div", null, [
_createVNode("button", {
onClick: _cache[1] || (_cache[1] = (...args) => (_ctx.onClick(...args)))
}, "点我")
]))
}
🚩 开启缓存后,没有了静态标记,下次 diff
算法时直接使用
4️⃣SSR 优化:
🚩当静态内容大到一定量级时,用createStaticVNode
方法在客户端生成 static node,这些静态节点会直接 innerHtml
,就不需要创建对象,然后根据对象渲染。
<div>
<div>
<span>你好</span>
</div>
... <!--很多个静态属性-->
<div>
<span>{{ message }}</span>
</div>
</div>
编译后:
import { mergeProps as _mergeProps } from "vue"
import { ssrRenderAttrs as
_ssrRenderAttrs, ssrInterpolate as _ssrInterpolate
} from "@vue/server-renderer"
export function ssrRender(_ctx, _push, _parent, _attrs, $props, $setup, $data, $options) {
const _cssVars = { style: { color: _ctx.color }}
_push(`<div${
_ssrRenderAttrs(_mergeProps(_attrs, _cssVars))
}><div><span>你好</span>...<div><span>你好</span><div><span>${
_ssrInterpolate(_ctx.message)
}</span></div></div>`)
}
2.源码体积
相比 Vue2,Vue3 整体体积变小了,除了移除不常用的 API,重要的是 Tree Shaking
。任何函数,如ref、reative、computed等,仅仅在用到的时候才打包,没用到的模块都被摇掉,打包的整体体积变小。
3.响应式系统
Vue2 中采用
defineProperty
来劫持整个对象,然后深度遍历所有属性,给每个属性添加getter
和setter
,实现响应式;Vue3 采用
proxy
重写了响应式系统,因为proxy
可以对整个对象进行监听,所以不需要深度遍历:- 可以监听动态属性的添加
- 可以监听到数组的索引和数组的
length
属性 - 可以监听删除属性